沟域经济是北京市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山区发展模式,这一模式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观光农业发展为一体,是落实区域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和发展山区经济的良好结合。几年来,沟域经济的发展有力推动了京郊山区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促进沟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科学界定北京山区沟域范围
应依据农业生态学关于生物种群间物质能量多级循环、连锁再生原理,以山区生态、经济指标近似为标准,对自然沟峪及周边岭地的山水林田进行统一划分和综合管理,在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经济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规划当地经济,以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增长的目的。进而通过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评价相关指标筛选,开展生态承载状况空间分异研究,确定沟域范围界定标准,对北京山区沟域范围进行重新界定,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根据各沟域的实际承载情况发展不同的特色产业,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沟域产业带。
科学确定新型沟域经济发展模式
结合北京市山区生态农业、生态地产、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四种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树立整体观念,发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既要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又要从资源、环境负荷的角度对不同沟域经济发展潜力进行预测,从而确定与区域生态承载力相适应的新型沟域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
研究开发沟域经济综合发展决策支持系统
考虑北京山区生态建设的目标定位,应从可持续利用管理出发对其生态系统承载力现状和发展动态进行综合研究。通过探讨产业状况、人口发展与生态承载力的协调机制,寻求提升沟域经济建设的对策,通过模型分析,情景方案的设置,对区域发展的现状进行评价,对未来进行模拟,对可能出现的生态风险和安全进行预测、预警,并提供直观的推荐方案。研发沟域经济综合发展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动态模型分析,在实现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对不同沟域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承载力状况预测,并结合流域水系治理远景规划方案和流域生态修复远景规划方案,预测未来沟域经济发展方向,达到多目标规划的目的。
(徐践,系市政协委员、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副主任;闫晓军,系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党总支书记;王玉洁,系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主任)
“沟域经济”
沟域经济是北京近几年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山区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以山区沟域为单元,以其范围内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遗迹和产业资源为基础,以特色农业旅游观光、民俗文化、科普教育、养生休闲、健身娱乐等为内容,通过对沟域内部的环境、景观、村庄、产业统一规划,建成内容多样、形式不同、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沟域产业带,以点带面、多点成线、产业互动,形成聚集规模,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快速增收。